悬在头上的“中东剑”
金融危机的爆发对中国塑料业来讲几近致命。塑料玩具、人造革、包装、丝绳等塑料产品的出口急速萎缩,导致大量塑料出产的企业倒闭。中国塑料行业协会的2009年塑料行业讲演显示:今年有四分之一的塑料企业亏损。然而,贵州遵义氯碱股份有限公司营销副总经理刘明福告诉笔者:“实际情况恐怕要比统计的糟得多,好比PVC(聚氯乙稀)出产企业是全行业亏损。”种种迹象表明,当前中国的塑料行业正面对一场保健品塑料瓶大考,假如不及格,后果将不堪设想。在其中,政府和企业的协力、公道“出牌”至关重要。 今年6月,中国与海湾合作委员会在沙特首都利雅得进行的自由商业区谈判结果让良多塑料企业松了一口吻,中国终极没有加入海合组织,最让中国企业担忧的中东将新建的5大乙烯出产项目,也并没有实际投产。
据了解,2009年中东地区将有5个新的乙烯裂解项目试运行,主要为乙烷法出产的乙烯。此5大项目投产后,中东乙烯年产能将从2008年的1690万吨增至2012年的2810万吨。2009年中东乙烯产能将增加710万吨,其中沙特阿拉伯新增产能将超过400万吨/年,伊朗新增产能超过100万吨/年,科威特新增产能85万吨/年,卡塔尔新增产能97.5万吨/年。这5个乙烯裂解项目现在只是有初步意向,达成意向之后由于危机的影响一直没有实际投产,详细何时投产还没日期,所以目前中国入口的乙烯价格没有泛起暴跌。然而,中东低本钱的塑料产品还是悬在中国企业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中国海关进出口统计数据显示,今年6-7月份,中国入口的HDPE(高密度聚乙烯)每月都超过40万吨;LDPE(低密度聚乙烯)从2月份开始每月入口量都超过了10万吨,创有史以来的入口新高。今年前4个月,来自中东地区的聚烯烃供给大幅增加。其中,沙特已位居中国第二大聚丙烯入口国,共向中国出口了约16万吨,同比增幅超过400%;伊朗向中国出口了8.95万吨高密度聚乙烯,成中国第四大入口国,而去年同期仅向中国出口了4.75万吨。不得不说,伊朗有良多的原油和自然气,乙烷非常廉价,这也可以说是伊朗石化产品最好的一个上风。伊朗出产的乙烯类产品有50%是针对中国,显然会对中国的产品产生冲击。
内有内需不足,外有强盛竞争对手,处于内忧外患中的中国塑料业,该如何才能走出低迷?
企业当自强捉住机遇转型
政府和企业联合起来自救,这是目前塑料行业正在积极开展的。国家正在研究和制定的十二五计划是众多塑料企业翘首期盼的,但是,光靠国家出台刺激政策、进步出口退税等进行行业补贴,这治标不治本。
“今年PVC的行情也就这样了,去年以来价格大起大落得很严峻,这给企业造成很大的损失。”刘明福表示,“这主要是前两年新上马的项目太多,使得PVC的产量从一年几百万吨上升到一千多万吨,由于产能过剩等造成行业产品价格大起大落”。避免重复建设、产能过剩,这是摆在企业眼前的一次深刻教训,而未大规模扩产的PP、PE的价格则相对比较平稳。
在郑天禄看来:“不是企业不想出口,塑料行业是个周期性行业。目前出口下滑主要原因是市场的题目,主要是国外市场需求没上去,因此现在能做的:一是刺激内需,二是等待国外经济复苏,最重要的是现在要投入技术,研发新产品。”
“中国的石化行业要避免自己的劣势,鼎力发展我们的强项,进步研发水平,这是国家十二五要发展的方向。”广东省塑料产业协会会长符岸指出。中东的上风在于本钱低廉,但是中东的产品结构非常单一,如乙烷装置出产的乙烯收率很高,但是丙烯出产很低,太单一了;其次是没有完整的工业链,如没有下游的家电客户等。而多元化的产品、完整的工业链条、研发更高真个产品,这些恰是中国塑料企业要努力的。
海内出产的塑料类石化产品,尽管近几年产品档次晋升得比较快,但目前仍大多是中低端产品,国际市场上80%-90%的高端塑料产品都是国外出产的,中国企业出产得非常少,主要原因是技术题目。
中石化技术经济研究所所长余皎表示,中石化目前正在研发一些塑料类高端产品,“高端产品的利润比低端要高良多,类似于医用塑料,产业塑料如汽车仪表盘等等都是我们现在正在研发的方向,海内的高端产品市场远景仍是有很大空间的”。
技术方面的作为确实空间不小。如家用暖气管,PPC(氯化聚丙烯),PPS(聚苯硫醚)等都可以用做这种管的原料,但详细用哪个好,现在都差未几,质量还有待进步,假如企业能研发出更好的产品,那将会大大进步企业利润。
政府“救世金牌”初见成效
当塑料业处于风雨飘零之时,政府亮出了针对塑料业的“救市金牌”,其中主要包括提出《轻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对增值税转型、出口退税调高、对加工商业限制类目录进行调整等。2008年12月1日起,聚亚甲基苯基异氰酸酯等塑料制品出口退税率进步至13%;2009年4月1日起,进步部门塑料制品的出口退税率;2009年6月1日起,继承进步部门塑料制品的出口退税率至13%。在国家发改委宣布的《轻产业技术提高与
新闻中心